$2,880

【藝術家 常玉 全部作品】

常玉—東方繪畫鬼才,沈沒在巴黎的中國畫家。

經典作品,輕鬆入手收藏。藝術微噴相紙可保存30年以上。

 

實際尺寸以此為準:30*45cm, 40.6*60cm ,  60*88.7cm




*裱褙工法耗時費工,訂單需等候 2-3週,請耐心等候。

 

實際尺寸以此為準:30*45cm, 40.6*60cm ,  60*88.7cm

相紙表框:5~10 個工作日出貨。

 

產品內容:

懸掛方式:

  • 鋁框背面均有鋼索,可於牆上黏貼3M無痕掛勾(請購買5kg以上版本以策安全)即可懸掛。

 

原作尺寸:73.8 x 50.2 cm

作品來源:私人收藏

年代: 1930s–1940s

2020.12.3 常玉的《八尾金魚》以1.702億港幣(約新台幣6.2億元)成交,創下佳士得動物畫題材拍賣的成交價紀錄。

 

有別於藝術家30年代以粉紅與白為主調的「粉紅時期繪畫」,在《八尾金魚》中,常玉大膽地以富涵東方民族系譜的鮮明配色調度畫面,他採橘紅與白為主色,將畫布分為上下兩大塊面,下半為桌,上半為其所依傍的牆,簡練卻又完美地指示了空間的對應關係。在中心主體上,他以具書法性的遒勁線條,自信地勾勒出一透明的魚缸,與八尾在瓶中迴旋嬉戲,帶有朱砂胭紅、白與墨色的小金魚。由其明確的運筆速度,可感受藝術家濃烈的自信與成熟,以及強烈的東方寫意精神,尤其在對於魚兒神韻的掌握,十足生動。而魚缸在構圖上連結了上下兩個空間,也讓色彩有了延伸,整體富麗非凡。染著黑灰色的大筆刷一筆畫出支撐缸底的墊子,塑造出立體感;畫龍點睛的黑彩,讓魚兒突顯在一片橘紅的背景中。

此畫雖乍看簡單,但許多細節卻處處顯現藝術家過人的功力與巧思。如同清代書畫名家程正揆在《清溪遺集》所指:「畫不難為繁,難用於簡,簡之力更大於繁,非以境減,減以筆。」如何用最精鍊的方式,譜出一曲動人樂章,並讓聽聞者在午夜夢迴仍感餘音繞樑,正是常玉藝術的高妙與魅力所在。

金魚為原產於中國的魚種,兩千年前古書《山海經》上即有記載:「睢水出焉,東南流注於江,其中多丹粟,多文魚。」其中丹粟與文魚,即指丹紅色與多彩的金魚。在唐宋時期,養殖金魚賞玩成為宮廷雅趣,金魚並帶有「連年有餘」的吉慶寓意,其形象亦常出現在皇室、貴族使用的杯具、器皿之上。常玉自1921年赴法,曾多次將此故國遊魚入畫,如在《荷花與金魚》與六聯屏《荷塘白鶴》均可見。在多數作品中,水中游魚僅為配角,然而在此《八尾金魚》之上,常玉首度將魚兒提升為畫中主角,回顧其創作,此絕無僅有,珍罕絕倫。

大雅不俗 轉化的鄉愁

《八尾金魚》大器非凡,饒富東方美學元素,除了線條與筆法帶有濃厚的書法性及「化繁為簡」的東方精神,我們還可見在那桌面上頭,鋪陳著一塊帶有中國紋飾的刺繡織布,此布料提醒了我們常玉出身的家庭,回顧其30 至60 年代的作品,這塊織毯不斷地出現在他的作品中。如在30 年代的《粉紅裸女臥像》、50年代的《聚瑞迎香》、40年代的《綠意》均可見,此使得此物件不僅僅為一個被繪畫的對象物,更帶有一深層的指涉。美學評論家蔣勳曾說:「常玉旅居異國四十餘年,他的鄉愁隨著歲月,越加濃烈,而鄉愁其實並不具體,也許並不是土地、人民這些抽象的概念,更不會是世俗淺腐的國家或民族的籠統意象。鄉愁有時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曲調,盤桓縈繞,揮之不去,鄉愁可能是常玉畫中的一片紅,喜氣卻又寂寞。」而鄉愁在此,亦更或是這塊隨常玉飄洋過海,隨身攜帶的織毯。作品呈現一種生活的閒適、優遊的趣味,透過那富麗動人的色彩,常玉亦悄悄地訴說了對於故鄉的思念與懷想。

當東方遇見西方

喜愛做菜的常玉曾說:「歐洲繪畫好比一席豐盛的菜餚,當中包含了很多燒烤、煎炸的食品以及各式肉類。我的作品則像是蔬菜、水果及沙拉,能幫助人們轉換及改變對於欣賞繪畫藝術的品味。許多當代畫家們總帶點欺騙地以多種顏色作畫,我不欺騙。」常玉將自己的繪畫風格喻為清淡的水果沙拉,在他的作品裡,沒有贅言,筆筆均有其意義,沒有繁複多樣的色彩,他試圖用最低限的色線,言說他的信仰、闡述他的世界,當中動人的光華卻未曾被削減,歷久彌新。如同常玉的忘年之交暨知名攝影師法蘭克(Robert Frank)所說:「常玉的作品是他生命的重心。他的畫作抒發著愛、孤寂,以及對遙遠祖國的思憶。他把安詳遨遊於生命間的靈魂,給予他畫中的花卉、女人、魚及豹。」

常玉的大膽用色與舒放流暢的線條,曾讓他被人讚譽為「東方馬諦斯」;其於創作成熟的全盛時期畫下《八尾金魚》,回顧西方現代藝術大師馬諦斯亦曾在盛年時創作《金魚》畫作,兩相對比,常玉多了一分恬靜的優雅,他將東方的文人氣質與富麗的民族色彩完美交融,取得一自然完滿的平衡,東西爭輝各顯特色。

《八尾金魚》一作來源有序,最早為常玉攝影家好友法蘭克珍藏,1997年蘇富比為其舉辦了一場重要的個人專拍,當中呈現常玉21件作品,此珍稀的《八尾金魚》在當時為該專拍的封面作品,其後被收錄在多本常玉畫冊之中,並曾被選用為耶魯大學的「常玉獎學金簡介手冊」上唯一曝光的作品,其重要性與代表性不喻自言。過去十六年來,作品由知名重要私人收藏家完好保存,今日再度現身,必定再掀浪潮!

 

via https://www.sothebys.com/zh/auctions/ecatalogue/2013/40th-anniversary-evening-sale-hk0488/lot.7.html

 

 

 

常玉出生於1895年,早於1910年向名畫家趙熙習畫,及後就讀上海美術學校,直到五四運動掀起之時,他得到大哥的資助遠赴法國留學,自此留居巴黎,直到1966年辭世之前大都以巴黎為家,當中大部分時間身處巴黎蒙帕納斯藝術區生活。由於其獨特的文化背景,所以創作往往展現出一種傳統與現代、東方與西方藝術之間的連繫。來到20年代,當時人們還忘不了一戰帶來的痛苦,使得人們的心態偏向享受當下,並非展望未來。但正正是這種心態,打破了社會既定的規限,很多新趨勢新潮流接踵而來,例如裝飾藝術風潮、流行時尚界的迷你裙,人們也開始對來自東方的瓷器、木器、玉器感興趣,巴黎作為一個國際藝術中心吸引到不同地域的人們到來,促進東西方交流,自由和開放的氛圍形成了「巴黎畫派」,常玉則是巴黎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 

常玉屬於中國最早期的一批留法學生,當時與徐悲鴻、張道藩等組成了留法學生組織「天狗會」,他們後來都成為了重要的藝術家與教育者。常玉的作品於1925年入選法國秋季沙龍,於1929年認識了當時巴黎最大的收藏家及學者Henri-Pierre Roche,可謂是自此改變了他的人生,這一年亦是《花毯上的側臥裸女》的創作年份。Roche曾經促成了畢卡索及其贊助人,還收藏了大量畫作尤其是野獸派及立體派的作品,初初接觸常玉便認為他很有天賦,於1930年直接在常玉手上購入《花毯上的側臥裸女》,據說在其家中甚至將常玉與名家馬諦斯的作品放在一起。常玉與之結緣之後作品備受法國畫壇注目,開始於不同的畫廊展出及舉行獨立畫展。

 

至於《花毯上的側臥裸女》的畫中人原來亦是舉足輕重之人。出生於1901年的Alice Prin,曾經擔任過不少知名藝術家的創作對象模特兒,包括Amedeo Modigliani、Moïse Kisling、Man Ray、藤田嗣治、Alexander Calder以及常玉等,是當時巴黎劃時代的靈感女神,她還做過歌手、舞者、畫家、電影演員,甚至是多位著名藝術家的情婦。於一戰及二戰之間,她曾在蒙巴納斯街區組織藝文活動,其藝名為「Kiki de Montparnasse」,又被稱為「蒙巴納斯的女王」。

 

《花毯上的側臥裸女》的特別之處在於將中國書法的元素融入作品之中,成就與眾不同的美學風格,在作品中亦能體會到當時的巴黎文化,以及融入了東方哲學理念。作為常玉最早期的側臥裸女作品,實在珍罕難求,在第一冊的《常玉油畫全集》中便是採用此作為封面,足見其重要性。綜觀常玉畢生創作約300幅作品當中,亦只有13幅為1930年以前、以躺臥的裸女為題材創作的作品,當中又僅有5幅為描繪裸女的背面,所以《花毯上的側臥裸女》在稀有性及典範性之上是無出其右的。

 

發表評論


注意 不支援 HTML 語法
點擊 「繼續」按鈕 即同意:「我保證本則針對此商品的評論,其內容是以本人的切身經歷為依據,係本人的真實評論;且本人與此商品無個人或商業關係,也無收受此商品的餽贈或金錢以撰寫這則評論。」

繼續
 請先會員登入,再進行商品評論

登入會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