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*裱褙工法耗時費工,訂單需等候 2-3週,請耐心等候。
--- 輸出相紙:蝕刻藝術紙
懸掛方式:
鋁框背面均有鋼索,可於牆上黏貼3M無痕掛勾(請購買5kg以上版本以策安全)即可懸掛。
--- 作品名稱:《水蓮池上的日本橋》(Bridge over a Pond of Water Lilies)
--- 作品介紹
《水蓮池上的日本橋》(Bridge over a Pond of Water Lilies)是克洛德·莫內(Claude Monet)於 1899 年在法國吉維尼家中花園創作的一幅油畫。以下為作品介紹:
創作背景
• 莫內自 1883 年起在吉維尼購置並設計了一座日本式花園,並於其後幾年大規模種植水蓮。他對光影與色彩變化的執著,使這座小橋與水池成為他重複描繪、沉浸式實驗的核心題材。
• 1899 年至 1900 年間,他完成了數十幅「日本橋」與「水蓮池」系列畫作,探究光線在不同季節、不同時刻下的折射與反射效果。
畫面解讀
• 構圖:畫面中央是一座拱形的木橋,以淡青色勾勒輪廓,下方覆蓋繁茂的水蓮葉與點綴其中的粉白花瓣。左右兩側則是垂柳與藤蔓,柔和地包裹整個畫面。
• 色彩與筆觸:莫內採用典型的印象派短促筆觸,讓顏料在畫布上似乎自由跳躍。主要色調以綠、藍、粉為主,透過相互疊加的點彩效果,呈現水面上光影流動的生動質感。
• 光影效果:在不同視角下,花瓣、葉片、枝幹、倒影各自反射微光,畫家並不追求細緻的寫實,而是著意捕捉那一瞬間的色彩印象——晨曦、午後、黃昏,都能在同一系列中看到不同變化。
藝術意義
• 這組作品標誌著莫內從早期的自然寫生,走向對光影與色彩本身的哲學思考。他突破傳統的線性透視與嚴謹輪廓,以「印象」作為繪畫的核心,奠定了現代繪畫追求感官體驗與主觀情緒的可能。
• 對後來的抽象藝術與色彩理論都有深遠影響,不少藝術家以此為典範,進一步探索純粹色彩和形式之間的關係。
今天,「日本橋」與「水蓮池」系列已成為莫內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,無論是在博物館收藏或藝術印刷市場,都深受愛好者和研究者的推崇。
--- 藝術家介紹:莫內
奧斯卡-克洛德·莫內(法語:Oscar-Claude Monet,1840年11月14日—1926年12月5日)
法國畫家,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,「印象」一詞即是源自其名作《印象·日出》,該畫作於1874年在莫內及其同事舉辦的第一次獨立展覽中展出。
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,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,在其畫作中沒有非常明確的陰影,亦無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。此外,他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,曾長期探索實驗色彩與光的完美表達,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,對同一對象作多幅描繪。
莫內記錄法國鄉村的野心使他採取了多次繪製同一場景的方法,以捕捉光線的變化和季節的流逝。從1883年起,莫內居住在吉維尼,在那裡他購買了房屋和地產,並開始了一個大型的美化項目,其中包括了之後成為他的作品的主題的百合池。 他從1899年開始畫睡蓮,首先是以日本橋為中心的垂直視圖,後來又用20年的時間創作了一系列大型畫作。